满目光景美,百花春色新。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惠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于4月15日在叶辛好花红书院举办《我们的乡愁》冯小山文集读书分享会。来自省内的作家、诗人、律师,惠水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以及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文学社的学子,参加此次分享活动。
读书分享会现场。
此次读书分享会是“书香好花红”读书阅读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由贵州叶辛文化艺术中心、惠水县文联主办,叶辛好花红书院和惠水县作家协会承办,旨在通过新出版的图书新作,分享读书愉悦,提高读书兴趣,助力全民阅读走向深入。西南政法大学校友读书会负责人柳燕担任嘉宾主持。
(相关资料图)
主持人柳燕。
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冯小山文集《我们的乡愁》,全书弥漫着作者的乡土眷恋和故乡情怀。出生于黔北农村的作者冯小山,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始终奋战于贵州司法战线,曾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下大量的乡土散文、随笔和“三农”理论文章。此次分享活动,以新作《我们的乡愁》为话题,引发书友对故乡、对乡愁的深度交流和讨论。
《我们的乡愁》作者冯小山。
作者眼里的乡愁是个什么样子的?冯小山从贵州深山人文地理、山居生活与贵州特色、讲好贵州故事几个方面,阐释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我们要讲好贵州乡愁故事,将乡愁融入文旅产业,努力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变为‘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门票’, 把贵州人世世代代的乡愁深深嵌入这片土地,让深山里有滋有味的生活历久弥新。”
读书分享会现场。
贵州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会长、诗人安斯寿与作者冯小山是凤冈乡友,读了《我们的乡愁》后颇为感慨。在他看来,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怀念。是文学这把梯子,带着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走向山外的世界,人们由此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地方。“文学不是照相机,而是经过思考和设计的。显然,冯小山做到了。”他说,看到这个下午大家还能坐在这里谈阅读,感到非常可贵,纷繁的世界里,太需一种精神沉淀了。
书友安斯寿。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百鸟河文学社的周寒文,在现场认真地看了书,认真地做了笔记。他说,什么是乡愁?冯小山的新书已给了我们答案: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本书给予我们年轻人人生的启示,走出大山,我们这代年轻人不断求索,寻找自己的发展平台。“当我们的学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也许才真正了解乡愁对于人生的价值。乡愁是镌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情感,它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徜徉在人类的发展路途中。”
大学生分享阅读体会。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学生陈波亚看了冯小山的《我们的乡愁》后,在好花红叶辛书院与众多书友分享这场“阅读的盛宴”。他说生活在农村的他从小有限地读到了一些文学名著,深感阅读的魅力。“家里对我很严格,而我一心往远方走,对‘乡愁’这个概念不是很深。只有在委屈和孤独的时候才会想起家乡,也许这也算是乡愁吧!”
大学生分享阅读体会。
参加活动的书友分享阅读《我们的乡愁》的感想,纷纷表示,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爱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在书香中涵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读书分享会现场。
据了解,在“4·23世界读书日”前夕,贵州叶辛文化艺术中心和好花红叶辛书院将连续举办系列读书分享活动。
文、图/刘学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视觉/实习生 明雪
编辑/姜雨熙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