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给你6万!大学生花样要生活费走红,亲妈笑出眼泪:不愧是亲生

来源 : 顶端新闻 时间:2023-07-10 08:03:46

网上有个帖子:“大学生活费多少合适?”

下面很多母亲晒出账单,有人每个月给1500,也有人给2500,大多根据自家条件来定。


(相关资料图)

一位甘肃妈妈感慨:“自己不舍得吃用,孩子的生活费那么高,真是供不起。”

或许是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大学生要生活费也是花样百出,下面总结一些有趣的段子,亲妈笑出眼泪。

1、拐弯抹角型。

“爸,我吃土啦。”

这个爸爸也是风趣,还跟着调侃:“好的不吃,吃土干嘛?”

孩子没办法,发了一个要饭的表情包,真不愧是亲爸,居然故意说:“饿不死啦,土到处是。”

不知道孩子妈妈看了怎么想,估计要让孩子爸也去尝尝土的滋味吧。

2、嘴里抹蜜型。

“老妈,我很想你。”

有句话说得好,上大学的孩子就如风筝上了天,大多时候肆意翱翔,偶尔传回一些微弱信号,意思只有一个,要钱。

这位母亲也是明白人,不跟孩子绕弯子,直接问:“要多少?”

“500,不多。”

看来是花超标了,母亲不能惯着,直接把皮球踢给了队友。

3、直接型。

“老爸,没钱了。”

配合一张空钱包的照片,总能直击父母内心。

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怎么舍得让你难过,给钱的速度也是很快。

4、幽默型

“小螃蟹的钳子被人剪掉了,它去找妈妈,妈妈,我没钳啦。”

妈妈忍俊不禁的同时,也爽快掏腰包。

不得不说,这个孩子太机智,情商非常高,就算让母亲掏钱,也给予了情绪价值。

5、疯狂暗示型。

明着一个字不提生活费,跟你聊天,关心你的生活,却把头像换成“没钱吃饭”。

就不信你看不到,要是父母装糊涂,那就只能拿表情包救急:“孩儿要吃土啦,给你贫穷的孩子打点生活费吧。”

6、饱读诗书型。

“本是春城却严寒,囊中羞涩不敢言。若得慈母赐三百,冬阳玉雪送平安。”

不愧是才子,要钱也这么优雅,估计老母亲笑出来鹅叫,这孩子也太逗了吧。

7、卖惨型。

“泡面很好吃,只差一点就吃饱了,本来想要一根火腿肠,但我知道,自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敢奢望,幸好材料包里有两粒牛肉。”

笑死,遇到这样懂事的孩子,还说什么呢?赶紧转钱吧。

8、满足心愿型。

有男孩给父母发视频,说:“你们不是一直问,我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看,都在她身上。”

说着,把身旁的女孩转了一圈,这哪里是告知,分明是炫耀吧。

父母还有什么好说的,生活费多给一部分,就当是儿子恋爱的经费了。

有奇葩孩子,就少不了奇葩母亲。

有个孩子向母亲要生活费,母亲二话不说:“等会儿给你6万。”

孩子一阵惊喜,母亲也太大方了吧,结果一查帐,到账只有200。

原来,“等会给你”是对他说的,6万是对牌友说的,终究是意会错了。

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个话题,因为大学生涯,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独立,但经济还需要父母支撑。

他们到底能不能安排好自己生活,也是很多父母关心的。

要想锻炼儿女,不妨从经济层面开始。

第一,生活费固定。

在上大学前,可以了解大学所在城市,跟儿女商量一个合适的生活费标准。

并且告诉儿女,不管他怎么花,都不要超支,这也是锻炼的一种方式。

要知道,父母可以无条件宠爱你,一旦踏入社会,你的花费就只能量入而出,否则就会造成经济赤字。

早一点养成记账的习惯,是好事。

第二,沟通渠道顺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你可能不理解,但要学会接受。

有的父母习惯教育儿女,一时改变不了思维,跟儿女说话,总是居高临下训斥,时间长了,儿女就不想跟你说了。

读大学的孩子已经成年,父母需要调整思维,多听少训斥,这样沟通才会顺畅,你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写在后面:

要生活费看似小事,其实体现了家庭关系。

那些幽默机智型的孩子,大多有一对明智的父母,会尊重他们的感受,他们才会活得轻松愉快。

而让儿女快速成长的关键,就是父母的尊重和认同,他才会从心底生出责任感。

当然,儿女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父母的辛苦,早日独立,才能让父母放心。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邮箱: 905 14 41 07@qq.com

版权所有 大众休闲网所有